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8-05-19 15:32 网站编辑
5月19日,由人民网、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将举行。本次论坛以“新时代 新经济 新未来”为主题,将在成都和硅谷设立会场,邀请中美政商学界人士、全球独角兽领军企业、投资人等越洋连线,聚焦全球独角兽企业成长生态,搭建政府、企业和资本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
作为新经济的代表,独角兽企业正日益成为衡量城市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产业、资本与之密切关联,如何有效改善发展环境,打破独角兽企业扎堆一线城市的旧格局,已是各地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的必答题。
这道时代之问并不容易作答。在新经济时代,各种市场要素更具流动性,资源聚集的一线城市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孕育与吸引显然更具虹吸效应。浏览各类独角兽企业榜单,从地域分布上,80%以上都群居于北上深杭等少数城市。
“独角兽企业扎堆的现象不仅仅中国有,美国也一样。独角兽企业相对聚集在人才密集和产业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友好的地区,比如硅谷、洛杉矶、波士顿。”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荷多资本创始人王利杰认为,独角兽企业聚集区的形成需要多重因素共同支撑,远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追赶时代潮流,各地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这场竞相追赶的新经济发展格局中,地方城市该如何突围?“成都要更好的发展新经济,核心诉求就是要打造一批在各个新经济重点方向的独角兽企业。”谈及城市的未来发展,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涛认为,新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争之地,在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更是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
该如何培育独角兽企业?周涛做过详细的建议。建立科技创新特区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特区要从全球范围内引进国际领先的实验室和培育本地已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并在特区内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顶尖科技人员薪酬体制以及创新特区人员和高校科研院所岗位和工作量双聘双算的试点。”周涛说。
周涛还建议新形势下,政府要大力引进非技术类高级人才,改变发展传统产业的观点,抓住新业态新经济的特点,事实配套改革,把培养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数目作为考核经济发展的首要指标。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更多业内的呼应。王利杰进一步表示,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大教育产业的投资布局,从高校开始吸引和积累人才,一方面吸引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入驻,大批量牵引人才并带动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
“地方还要积极研究创新监管政策,对最新的科技和商业模式等新事物给与较为宽松的创业空间,给产业资本一些引导和利益,循序渐进的完善地区创新创业环境。”王利杰表示,相关的政府负责人任期和考核制度也应该做出一些相应调整。
更多的共识也正在各地发展新经济的实践中开始落地。近两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出现独角兽企业的城市正在增加与下沉,这当中,成都的表现亮眼。
在这场竞争中,成都立足自身实际,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具体指标包括,到2022年,新经济成为成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潜在独角兽企业崛起的背后,是成都不断发展的鲜活经济环境。“新经济有新特点,必须要转变观念和方式方法。”对于培育发展新经济与独角兽企业,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书记杨林兴的总结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政府要由“给土地”向“给平台”转变,加快建设独角兽岛;由“给政策”向“给场景”转变,培育应用场景;由“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营造宽松环境;由“给待遇”向 “给生活”转变,深度落实人才新政。
多重政策支持下,成都的变化正在发生。自提出打造“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短短一年时间,3.57万家新经济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2017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89.4亿元,增长8.1%;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7个千亿产业集群使实体经济结构层次持续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成都已经悄然行动。除了积极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即将于19日召开的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更将是成都进一步吹响独角兽企业集结号,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新经济领域企业和企业家发出邀约的新经济平台。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张晓赫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