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8-06-22 20:14
“上课!”“起立!”“老师好!”“请坐,开始点名……”
如此熟悉的课堂开场白“很中国”,但这里并非中国,而是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汉语课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是欧洲德语区最早的12所公立高级文理中学之一,自1994年开设汉语兴趣课,是德国较早开展汉语教学的中学。
如今伯乐中学200多名高中生中,有100多人选修了汉语,汉语课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其他语言的选修课。汉语也是这所高中仅次于社会学的最热门高中毕业会考选考课程。“汉语已经成为学校一个显著特色,很多人谈起我们学校,都知道我们学校汉语教学声名在外。”高二学生巴昊说。
39岁的张云刚是伯乐中学唯一的汉语教师,他点燃了德国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张云刚的课堂上,想睡觉是不可能的。短短15分钟,他的提问覆盖了所有同学,无一遗漏。
课上得有没有趣,完全看老师。张云刚没有让同学们打开什么教材,翻开多少页,领着读啊、写啊,这些都没有。上来就是对话,要不就是看图说话,有时候还要现场排演情景剧,让同学们上台表演,例如让两位同学表演他们在北京天坛附近的一家商场买手表的故事。
“高一主要教拼音,高二主要教识字,高三主要帮在毕业会考中选择汉语作为考试科目的同学备考。”张云刚说,德国中学只有教学大纲,没有课本教材,怎么教完全靠老师。
没课本就可以把活的语言直接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淘宝、天猫、京东,这些中国社会中的高频词,同学们全学会了。老师会这样教孩子:买东西,去哪里买?有人说天猫,有人说京东;老师又问:用什么支付?有人说微信,有人说支付宝。两名学生演起情景剧,一个扮演售货员的男孩张嘴就对另一个男孩说:帅哥,你买什么?
“张老师讲课很生动,我们都喜欢他的课,喜欢他的即兴教学。”高一学生海涵说,自己的目标是学好汉语,将来在汉语桥大赛中夺得好名次,就像自己的哥哥海涛那样,夺得2016年“汉语桥”世界中学生汉语大赛的冠军。
不仅是伯乐中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学开始开设汉语课。据统计,德国目前有300余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其中近70所中学把汉语作为正式学分课程及高中毕业会考科目。今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预计有200多名中学生在毕业考试中选择汉语科目。根据北威州2014年公布的最新教学大纲,学生经过三年汉语学习,需掌握功能交际、跨文化交际、语言贯通等目标。在北威州,有学校从初中就开设汉语课。
为什么德国高中生越来越喜欢汉语?有老师认为,中国日益强大,让德国人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越来越重视汉语的学习。现在德国媒体和海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新闻太多了,汉语也变得时髦起来。
“有一个学生学了一年汉语,后来到一家面包店实习,人家一听说他学过汉语,立马录用。”张云刚说,这个小伙子非常激动地把这件事告诉他,刚开始他还半信半疑。后来又有一个高二学生跟他说,后悔没学汉语,以后想去中国留学并工作,问能不能帮他单独辅导汉语。“我慢慢发现,学习汉语是德国年轻人在给未来铺更多的路。”
21岁的沙国强目前正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读书。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沙国强的汉语已经很棒了,不仅全程用汉语接受采访,还帮其他同学翻译。他说,之前父母并不太赞同自己选修汉语,觉得没什么用,现在完全不同了,学好汉语可以为将来就业加分。沙国强的“德国梦”是在大学里继续攻读汉语专业,之后从事和中国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实现自己的抱负。
即将到浙江大学读书的埃勒娜·赫歇尔对中国之旅非常期盼。她说,自己之前曾有过一段在北京学习的经历,那是因为她父亲在德国宝马汽车中国分公司工作。“现在要到中国去学习,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赫歇尔说,德国是汽车大国,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超过德国,中国的快速进步远不止这一个领域。
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
官方网址:www.yanedu.cn
伯乐中学的汉语课
“很多时候,隔阂源于陌生,偏见来自误解。”在德国执教九年的张云刚看来,中学里的汉语课不是在单纯地教授一门语言,而是培养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以及对中国的一种美好情感。令他开心的是,同学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也喜欢上了中国,曾经夺得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冠军的海涛,目前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法律,立志将来要做德国驻华大使。
随着汉语教育的推广和流行,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学生通过申请国家汉办奖学金等方式到中国继续深造。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介绍,目前每年赴华学习的德国学生超过8000人,两国高校建立了1300对校际伙伴关系。孔子学院在德国达到19所,10个联邦州制定了汉语教学大纲,3万人学习汉语。
只要来到中国,德国青年就会很快爱上中国的火锅和烧烤,还会喜欢上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这些新鲜事物。记者问海涵,他脑子里一下子能想到的中国人是谁。“马云!”这个16岁的小伙子脱口而出。
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主席赫尔穆特·霍尔特认为,教育机构能最好地帮助重新认识并走近中国。两国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交流起到基石作用。各种形式的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互信、克服成见。
在德国中学的汉语课堂上,看着一张张青春认真的笑脸,听着一句句还有些生硬的汉语,能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就像种子,在这些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