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81620600丨新闻发布QQ:396082688
当前位置: 主页 > 招投标信息中心(供需平台) > 教育 > 正文

「功夫汉语」汉字解密

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8-08-08 17:39 

戴宣安教授所著的《汉字与中华文化》修订增编版日前在巴西正式面世。该书是作者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也是葡萄牙语中最全面系统介绍汉字的作品

这本厚厚的红色工具书十分好看:精装硬壳封面设计美观,金字的标题显得极为抢眼,让人有一见钟情之感。精美的装帧设计和五百多页厚实的内容又令读者不禁心生敬畏,怀抱着这沉甸甸的作品却不敢轻易将其翻开来拜读。

敬畏是有道理的。书中所介绍的汉字本身就神秘且令人着迷,让人感觉仿佛踏进一座圣殿。中国的汉字具有极高的象征性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悠久历史,这种对我们西方人来说“异化的”语言符号却将我们同人类最本质的特征重新联系在一起,即人类的象形思维。

神奇的文字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期待能有一部与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相匹配的葡萄牙语专著问世。此次再版的这本《汉字与中华文化》可谓一部鸿篇巨制,正如其所探讨的主题一样,这本书本身也有不同的属性:是汉语学习的指南,是指点迷津的工具书,是潜心研究的词源汇编。作者告诉我们,这本书从撰写到付梓出版前后历史十二年。在中国数千年不曾间断的文化历史中,这些神奇的方块字及其书写方式的演化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源学问题,而是催生出众多的理论去研究和解释其意义和演变。作者戴宣安称《汉字与中华文化》这本书主要是以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为蓝本编写的。

“这是中文吧!”

当巴西人看到一段无法辨别的文字时,往往会说“这是希腊文!”,而希腊人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却会说“这是中文吧!”的确,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中文比希腊文离我们更远,同葡萄牙语毫无“亲属关系”。对西方人来说,讲中文是一件公认的难事:声调的变化会改变字义,不同的音素听上去几乎没有区别,套用印欧语系的语法结构却不免产生出种种例外。中文的书写则是另外一大难题。说的时候每个发音都很重要,写的时候每个笔画也是如此。汉字的每个部分在整体中发挥各自作用,一起组成了这种“形意符号”。

中华文化具有很高的象征性,其语言文字也恰恰反映出这种特征。在没有更好的词语去形容的情况下,我认为中华文化还具有累积性,由一个全息的世界观所主导。累积性,是因为汉语比其他现存语言更好地承载了创造它的思想、历史、风俗、观念、知识的集合;全息性则因为汉语是集大成的。从我开始学习汉语以来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华人及华裔群体,我发现他们并非像西方常见的那样区分化地学习和理解世界。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西方文明始终执着于区分、归类、辨别学术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而我们在东方的兄弟们则重视一切事物的延续性,认为相反的事物也可以相互融合,互为因果,在一个动态的整体中相生相克,互相反馈重塑。对西半球的人们解释这些观念确实不大容易,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切却又无需解释,因为中华哲学的深意就蕴含在汉字优美的一笔一划当中。

具象诗

如上所言,汉语具有极高的象征性,同时又非常精炼,象形文字对传达其精髓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中国以及其他使用表意文字的国家,书法是一门近似于绘画的艺术,这又充分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全息性思想,难怪巴西著名诗人及翻译家阿罗多·德坎波斯对中文如此推崇。戴宣安的著作尽管厚重,但从其内容以及表现方式来说,却是一部很精炼的作品。像我们开篇时所描绘的那样,这本巨制本身就是由一位艺术家精雕细琢的一件艺术品。

这本书把广博细致的研究和简单直接的言语结合起来,仿佛一把强力的手电,照亮了汉字背后的历史、技艺和哲学流派。本书选取了近500个汉字,对他们详细地追根溯源。作者在序言中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汉字都是一束花、一首诗、一种思想……而此书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记录了每个字的历史演化过程。例如,上世纪中期,出于统一教育及传播的目的,汉字被系统地进行了简化,而此书虽然以繁体字为主,但也忠实地记录了汉字简化的过程。本书汉字以标准书写常用的楷书为主,部分汉字也记录其小篆体写法,以及甲骨文及金文的变体,以展现各自的演化过程。每个汉字还附有拼音以标注其发音。

但是我们要讲的是每一个汉字所呈现的“具象诗”。戴宣安描述了抽象的概念是如何由具象的汉字表达的,如何从“羊”、“月”、“木”、“田”等具体事物中提炼概括,通过添加或组合其它同样具象的字符来达到创造词义的结果。简单地浏览本书的目录就不难发现,作者根据各个汉字的最初含义进行归类:例如第一章从“人”到“天”,再到与“死”相关的词汇;第三章从动物说到“善”与“虐”的概念;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则从日常及仪式用品到复杂的抽象词语如“羡”、“监”、“初”、“继”等。为了继续吊读者的胃口,我们再举一个字义演化的有趣例子:“幸”字今为“幸运/幸福/庆幸”之义,但其来源却是古代的一种刑具!或许只有千百年的历史长河才会将负面的字义转化为正面的吧。诸如此类的“奇闻”还有很多,即便对无意学习汉语的人来说,阅读此书也会让你感到兴味盎然。

心之秋

无论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当你看到巨大的黄色“M”标志时,就知道在那里可以吃到汉堡包;而看到穿围裙、戴眼镜、留着山羊胡子的白发老爷爷,你也能猜到附近可以买到大桶的炸鸡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平日随处可见的商标其实就是某种“西方制造”的象形字,它们尽管没有汉字那么优雅,但所遵循的逻辑是一样的。如果“木”字表示一棵树,那么两个“木”字连在一起就表示树林,这种简单的举一反三并非难事。

然而,这不过是个开始罢了,汉字里还有更多的诗意,这便是西方的商标所无法企及的了。例如,本书第192页的“愁”字,下面的“心”常常出现在与感情、情绪有关的汉字中。“秋”字,左“禾”右“火”,表示谷物成熟。这个漫天黄叶、树木干枯的季节让中国人觉得很忧伤,所以两字结合,心之秋,自然就成了“愁”。

著名商标品牌、交通标志、危险警示等都是为了快速进行有效地沟通,使人们在看到这些图像时就能立即理解其含义。象形文字诞生之初也是以简单明了的图形来代表单一的含义,两个或更多这样的简单概念组合起来就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义。此外,还可以添加语音元素,借用另外一部分的发音来组成新字,最终形成更难以“解密”的结果。当然,某些古代的组合还是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出其字源(所谓“容易”也是对专业研究人员而言),但还有一部分字源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特别是那些经过几个世纪的语音演化而失去最初表音功能的字符。

我们的谜团

尽管汉语在演变过程中有一些环节的缺失,但即使全无专业知识的读者也能很快地突破最初的陌生感,在阅读当中逐渐产生某种熟悉感。明白了其中的逻辑之后,那些符号就会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仅凭直觉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因为这样的逻辑是人类意识所固有的,只不过中国古人将其发展到了极致,而我们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发现了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探寻表意文字的起源便是发现令人惊叹的人类才智创造的过程,是解密人类自身谜团的过程。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立足于中国中西部、面向全球,依托新媒体网络技术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和发展线路,提供汉语言文化培训和国际人才双向就业服务的教育机构。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