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8-08-09 16:53 严皓
8月6日,是季羡林老人的诞辰。
这位赤诚的知识分子,自称仅“一介布衣”,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难以企及的睿智、坚定的意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生命历程几乎横贯了20世纪,以98岁的高龄告别了世界,人生的风雨甘露他都饱尝。季羡林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严格治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心态、淡泊质朴的风范。
他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一生潜心学术数十年如一日;他是勤奋学习的语言大师,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等八门外语,翻译了中外大量优秀作品;他酷爱读书与写作,几十年笔耕不辍,写出了上千万字的书籍文稿,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他收藏的书籍填满了整个家。
生活中的季羡林,不但不是一般学者给人的印象——刻板枯燥,反而豁达幽默,总是一派乐天知命、风光月霁的样子。今天要聊的,是这位老人一生中的几件趣事。
爱书是唯一嗜好
季羡林曾说,“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我读的书可谓多而杂,经、史、子、集都涉猎过一点,但极肤浅,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传》《三侠五义》《说唐》等等,读得如醉似痴。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来看,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
上了中学,他省吃俭用,通过邮购的方式买外文图书,读大学和在海外留学的时候,有时饿着肚子也要买书。他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爱书如命的人。我愿意加入这一行列。”
季羡林家中大小房间,共有八个。从地板到天花板,满满当当堆的全是书。册数从来没有人统计过,总有几万册。其中有一些梵文和西文书籍,堪称海内孤本。在北大教授中,“藏书状元”这个称号非季羡林莫属。季羡林说:“我的藏书都像是我的朋友,而且是密友。我的书每一本都蕴涵着无量的智慧。我只读过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智慧我是能深深体会到的。”
青年时也“叛逆”
还在清华园时的季羡林,喜欢写日记,将学校发生的琐事、对老师和考试的吐槽、文章发表时的骄傲、写不出文章时的烦恼,都一一记下来:
我以为老叶(季老的老师)不上班,他却去了,我没去,不知放了些什么屁。(一九三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脑袋里乱七八糟地满是作文的题目,但是却一篇也写不出——今天只想作一篇《自咒》。(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据了解,《清华园日记》2003年1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日记内容是当时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的季羡林,在清华园生活学习时的“青春记录”。
季老将他的《清华园日记》出版时,编辑曾提出“做适当删减”,季羡林的意见则是:一字不改。
“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日记中记下了他那激情发酵的青春,生活的点点滴滴点缀了一个有血有肉、可爱真实的青年,一个可以平时可以玩笑的青年。后来他虽成为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能公开当年的青涩,实属可贵。
早起:鸡闻我起舞
自从年轻时起,季羡林便已养成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前后差不了五分钟。古人说“黎明即起”,对季羡林来说,这话夏天是适合的;冬天则是在黎明之前几个小时,他就起床了。有位记者采访季羡林,说他是闻鸡起舞。他笑着说:“不对,是鸡闻我起舞。”
季羡林通常是五点钟吃早点,吃完立即工作。他早晨的工作主要是写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爬格子。季羡林兼职多,会议多,社会活动多,有时候一天要有十来项“节目”,忙得不可开交。只有清晨这一段时间属于自己,这几个小时正是他爬格子的黄金时间。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利用这段黄金时间已经写出了上千万字的文稿。
爱猫成痴
季羡林晚年爱猫成痴,非常有名。他曾在散文《老猫》里自陈爱猫的原因。
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摘自季羡林《老猫》)
他养的第一只猫叫虎子,脾气非常暴烈,见人就咬,唯独对主人十分温顺。第二只猫叫做咪咪,是一只白色混种波斯猫,取名叫咪咪。他和猫有着深厚的感情,纵容猫咪在自己床上睡觉、宽容猫咪的各种胡闹,绝不对猫咪暴力相向。猫咪病重、离家,他也伤心欲绝。
2007年9月,季羡林从医院回到位于北大朗润园十三公寓一楼的寓所。当离家三年多的季先生回家时,家里养的那只波斯猫一眼就认出了阔别的老友,纵身一跳,跃入“老伙计”季羡林的怀中。面对此景,季羡林感动得热泪盈眶,遂对跟随的人说:“谁说猫猫是白眼不认人,应该平反啊。”
摔成骨裂全然不知
季羡林还有一段“冒险”的经历。
那是在1995年,当时季羡林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然而他自己却毫无察觉,不知老之已至。当时他正处于第二个写作高峰,正在全力创作他的皇皇巨著《糖史》。
一天早晨,他照例四点半起床,到东边的书房中去写作(学校把一梯两户的两套住房分配给季羡林使用,东边是书房,西边是起居室兼书房)。在埋头写作近两个小时后,季羡林感到肚子饿了,准备吃点东西。于是他放下笔,准备回西房吃早点。可是不知是谁把门从外面锁上了,他在里面开不开。怎么办?其实看看窗外,随便喊谁帮忙通知一声家里人来开门,问题就解决了。可是季羡林可不是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他看到封了顶的阳台上有一扇玻璃窗可以打开。于是不假思索,开窗跳出,从窗口到地面约有一米八高。他一坠地就跌了一个大马趴,脚后跟有点痛,但也没太在意。转身投入到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会议中。第二天他又赶往了数百里外的天津南开大学去参加一项学术研讨活动,此时脚已经肿起来了。第三天当他到校医院去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左脚跟已骨裂。问他为什么不早来治疗,他只好以抱歉的一笑作答。
幽默回应林青霞探望
晚年的季羡林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名垂学林,然而盛名之下,斯人亦累。当时季先生社会兼职众多,各种学术头衔多如牛毛,会议应接不暇,访客络绎不绝。
季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近几年来,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片虚名,套在我的头上,成了一圈光环,给我招惹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这个会长、那个主编,这个顾问、那个理事,纷至沓来,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纸冠,我自己实在无法弄清,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一遇到什么庆典或什么纪念,我就成了药方中的甘草,万不能缺……校系两级领导,关心我的健康,在我门上贴上谢绝会客的通知。然而知书识字的来访者却熟视无睹,依然想方设法闯进门来。听说北京某大学一位名人,大概遇到了同我一样的待遇,自己在门上大书:某某死了!但是,死了也不行,他们仍然闯进门来,向遗体告别。”
对于人们称他“国学大师”,季先生更是连连请辞,他说:
“岂不折杀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2007年著名电影演员林青霞走进医院病房拜访季羡林。一起去的朋友问季羡林,知不知道林青霞是谁。季羡林瞧了那位朋友一眼,那神情好像是在说,你们真把我当成老人家啦?当时他就现场幽默了一把,说:“全世界都知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八则公式过一生
季羡林先生在写作中曾多次提到,自己有个公式:天才+勤奋+机遇=成功。其实除此之外,他的“人生公式”还有很多。从1911年8月6日出生,到2009年7月11日离世,季羡林的那些人生公式,都是他对人生的回望、玩味、提炼。
【平凡人+勤奋=成功】
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相聚+离开=生命的常态】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走运不得意+倒霉不丧气=长寿之道】
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英雄】
“我一辈子很欣赏陶渊明的一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它在很多的人生阶段都曾鼓励过我。”
【真+忍=待人之道】
季羡林一生追求真实。在他的散文和杂文中能够找到一些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地方,他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来是多么幼稚荒谬,他都不加掩饰,因为他追求的是活得真实。
【人生-朋友=失败】
季羡林说,交了一辈子朋友,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约略是这样的:质朴、平易;硬骨头,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考虑个人利益也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人生=不完满】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