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81620600丨新闻发布QQ:396082688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报道 > 人物报道 > 正文

村医张太山不忘初心,一心为百姓

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8-12-05 14:15  网站编辑

国际时报讯(特约记者史清根、张熙瑞报道)44年了,村医张太山的名字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特别是喜欢看他那张带笑的脸,别人说话的时候,他咧咧嘴,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满脸的笑容,有关他当村医治病救人的故事,这么多年来我并不以为然,因为我见过的名医不少、民间的游方郎中也接触过几个,虽然是各怀绝技,有时候疗效也非常神奇,但传扬出来往往就会变得过于神乎其 神的夸张,把典型病例说诚是普遍疗效,尤其是网上流传或媒体报道者,往往失真。所以我对所谓的神医,大都持怀疑态度。只有听过他的自述以后,却不能不使我对这位昔日的老同学刮目相看,在他身上体现的是用生命换来的真功夫。

躺在病床上的张太山

他的传奇由来已久。话还要从30多年前一次身体的变故说起。身体重度残疾的他经不起再次打击,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床榻就是他的伴侣,妻儿就是他的双腿,行医就是他的使命,救人成了他生命里的快乐。几十年来,他救人无数,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热心人、好医生。传说中的天马行空,触类旁通,用药奇、猛、反、怪,专治百科绝症,奇效屡出的医学奇才的故事满天飞,有相当一部分是江湖骗子。但是,与其不同的是,张家门前的车水马龙、挂满墙壁的感恩锦旗和惆怅而来、笑着离去的病人已经告诉了我答案。这位博学之士,躺着看书,躺着吃饭,躺着为人诊脉,甚至连翻个身的条件都没有,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但是,他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关心爱护她的每一个人,热爱这个阳光灿烂的新社会。无论再难,他都咬牙坚持,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攀登。“太极养生”是我的研究课题,所以对医学医疗方面多少也有了解一点点,类似的民间医生我以前也听说过,但没走近他,深入的了解他,还认为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行医之人,在我心里,对于他来说,传说便是神奇,当我见到他,听完了他的故事,我相信了民间的传言可靠性。他的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他是1954生。是1957年得了腰椎疾病,当年缺医少药,腰部落下了残疾,62年上一年级,在本村上学期间,靠俩个姐姐伦换接送。到了高小要跑几里地到县城二完小上学。上小学四年级时,看了一部巜赤脚医生向阳花,人人见了人人夸》的电影后。就有一个愿望,将来当一名乡村医生,为人民服务。

躺在病床上的张太山精心为患者号脉

初中两年,在校他是维一的一名学生共青团员。初中毕业考上高中,就读于县城一中。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路途较远,他又身体残疾,只好转学就近到城郊中学插班。

高中毕业后大队推荐他去汲师读师范,父母也很支持他。但是,从医是他一的愿望,谢绝了家长和亲戚朋友的忠告。最终还是选择了走学医这条路。

躺在病床上的张太山精心给患者看病

1976年,县卫生局给每个公社医院分指标去县卫校学习。他得知情况后,找大队支书请求去卫校学习。大队支部经研究决定同意让他去。经过和他协商,免强同意了。可是,他并不情愿,指标拿到了,又不让我他去,让卫生所内其他人员去。可他不甘心,支部书记很支持他,支部书记亲自去公社医院找院长说明情况,可找到正院长路院长,他让去找主管付院长。支部书记一开口,这位付院长一口回绝了,原因是残疾人,就是学了医也不能为人民服务。这条路被院长的一句话堵的死死的。没有办法:大队支部正书去公社找主管卫生的潘书记。可一提起,和公社医院院长口气一致,身体不好,不能学医,更不能给指标。支部书记和公社书记辨论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知难而退。回到大队,支部书记叫我到大队办公室,跟我说了去要上卫校指标的经过,书记说,这我真的无能为力了。当时我一听就头皮发麻,回答不出话来。过一会才反应过来,向支书说了声谢谢,让你费心了!我作为一个残废人,一个农民,没权,没势,没钱,更没有关系,又有什么办法呢!回家后,考虑到75年县卫校办了第一批赤脚医生参加培训的河园村的李洪啟老同学。次日,到同学家去找他,说明情况,问报到需要什么资料。他讲需要个人简历,医院得有指标,通知书。后到家用万能纸画了需要的格式,将个人简历填写好,让大队盖章,大队支部特加注:大队急需医务人才,特保送张太山去卫校学习。并盖了公章。总算向目标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开始暗暗打听报到时间。等到报到那天,我早早到县卫生学校门口等着。在校内观等了2个多小时,因自己没有指标和通知书,只拿有大队保送信,胆怯。后来我鼓足勇气去报名。因没有指标和通知书,报到处一看不行,不收我。中午没回家也没有吃饭,等下午还进校和他交涉,我到傍晚才回到家里。第一天,第二天,至到第六天上午还是拒绝接收,我彻底的疯了,将他的办公桌掀了,在校内大吵大闹,报到的全体学生、老师都围过来看热闹。随后校长来了,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我把情况详细和校长讲了。校长对我说,卫生局给城效医院分了7个指标,只报到了5个大队,公社医院应该还有2个指标,你回去去医院再找找看。我想,大队支部书记出面去要指标都不给,自己一个残疾人何德何能。即便去也是白跑一趟。当时我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校长身上。我反复说我的苦衷和难处,自己是残疾人,想学医为人民服务,根本没有其他非分之想。申桂林校长被我的真情感动了,给我开个信,让我看看城郊医院能不能解决指标问题。事情一再而再三的受阻,我越想越不是知味,气得大哭一场,回到家不吃不喝,整整睡了三天三夜,把爹妈急的团团转。这个求学路把他折腾的精疲力尽,他说当时我死的心都有。为了不再给别人增加负担,自己一死百了。于是,第四天早起要母亲让给我煎玉米面饼子,打算吃过了去找扬继才老师。向他倾诉了我的苦衷、以及毕业进入社会后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同时感谢老师在校时对我这个不争气的人的关心、关爱和教育。然后向这个残酷的社会做最后的告别。

躺在病床上的张太山精心为患者看病

就是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扬继才和一个姓齐的老师救了我!那天一早,吃过母亲亲手煎的煎饼后,出门顺着卫河,路过奶奶庙,弯弯曲曲的到了五完小后门外卫河转弯处。这里人烟稀少,水深流急。选择地址后,直奔学校扬老师办公室按计划做最后的告别。当时是下课时间。见到扬老师和齐老师,打了招呼。后来把我想学医的遇到的不公平向两位老师哭诉了前后经过。杨老师很同情,马上把齐老师叫来商量。俩位老师直接找到卫生局主管局长,把大队开的保送信和卫校开的让去医院要指标的信都拿了去。局长批示,让路,张二位院长见信请给一个指标,解决张太山进卫校学习的问题。后又在大队开的保送信上批了:申桂林校长见信后请让此生当旁听生。傍听生都是有关系介绍去的。鉴于前段经过曲折不顺,为了争口气他选择了当傍听生。

躺在病床上的张太山精心为患者看病

到校入学后,天聚集能量,坚苦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对的起所有帮助我的好心人。他成功了,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了一位乡村医生,接下来是漫长的行医生涯。转眼到了1990年,我又到了最让人心酸的人生低谷,这次的打击非常大,我终于被疾病再次击倒。一直到今天,只能以转移痛苦方法打发时间。这二十多年来,尽管是这样,无论是再痛苦,只要是有病号找上门来,我就像是听到了战场上冲锋的号角,振作精神,聚精会神的为病人把脉、开药。因为自己不能起床,家里老婆、孩子都是自己的助手。现在在下园村有自己的药房、门诊和病房等等系列医疗设施。

躺在病床上的张太山精心为患者看病

听到这里记者的心在心里,感觉到甚至有点窒息,谁能够想象得到,就这样一个弱不经风的残疾人,一生当中来自各方面的磨难难以想象。几十年来,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和身体残疾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续写着自己人生的辉煌。我们也是在风雨里忽东忽西的忙碌着。44年了,我们面对世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真是汗颜无语。

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甚至连张太山的一张完整的工作照片都没有,不是没有拍,是无论怎么选镜头都不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率地挥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花开花谢,四时更替,该走的谁也无法挽留,该来的谁也阻止不了。放开怀抱,坦然面对,以喜悦之心迎接每一个清晨,以淡然之心送走每一个黄昏。不亵渎生命,就能最大限度迟滞失去。漫漫人生路,人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人生如马拉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取决于途中的坚持。连孩子都知道,想要的东西,要踮起脚尖,自己伸手去拿。张太山付出了,才有了回报。他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救世主,从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很多看似撞大运的成功经历,往往源于曾经一段看不到光明的默默付出。命运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认真对待生活,终有一天,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像太山一样绚烂成花。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