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81620600丨新闻发布QQ:396082688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报道 > 品牌报道 > 正文

从第一家企业持股银行到“零售之王” 蛇口“小金龙”招商银行长成记

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8-12-07 12:23  网站编辑

从第一家企业持股银行到“零售之王”
蛇口“小金龙”招商银行长成记


     36名员工,6平方米的行长办公室,1亿元的注册资本——成立之初,这些便是招商银行的全部。1987年4月8日,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深圳蛇口工业区成立。没有前期经验、没有先行制度,诞生于改革开放第9个年头的招商银行,犹如一张白纸。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招商银行的行史陈列馆内,这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相片挂在相当醒目的位置,也恰恰道出了招商银行取得改革创新发展成就的“要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经历了宝贵的“春天”,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招商银行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成立31年来,在一张白纸上慢慢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
  蛇口“小金龙”初长成
  1979年10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批准在部分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建立商业银行,这为招商银行的诞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1986年年初,招商银行创始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向时任央行行长陈慕华提出“要继承‘蛇口基因’,彰显创新意识,为中国贡献一家真正的商业银行”;同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86)175号文件批复:可以试办招商银行。就这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银行——招商银行正式诞生,开启了企业创办商业银行的改革探索历程。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招商银行在成立之初的口号是:“以促进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和探索中国金融改革道路为己任”。在企业性质上,该行成立之初即确定为股份制企业;在公司治理上,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在用人机制上,提出“六能机制”,即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而这些,都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作为一家区域性银行,招商银行在初创和起步时期的发展并不容易,截至1994年末,该行全行储蓄存款只有约15.7亿元人民币,余额甚至还不及国有银行在中心城市的一个大储蓄所。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技术于9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中央高瞻远瞩地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启动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金卡工程”,倡导使用信用卡,这为日后招商银行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实现飞跃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995年6月,招商银行以“客户号管理”思维,首推集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服务于一身的电子货币卡——“一卡通”,引领银行业从存折时代迈入银行卡时代;随后又于1997年率先涉水互联网,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的银行。以此为基础,该行逐步构筑起包括自助银行、远程银行、网络银行等在内的网络服务体系,奠定了“科技立行”的品牌形象,并突破了区域性银行的业务限制。
  零售转型奠定业绩持续向好基础
  资料显示,截至1998年4月中旬,招行“一卡通”已面向社会发卡200多万张,吸收储蓄存款110亿元;截至2001年1月,国内95%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都采用了招行“一网通”作为支付工具。招商银行,这条诞生于蛇口的小金龙可谓“初长成”。
  然而,随着招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本充足率一度降至10.26%,“‘穷’是促使招商银行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02年3月28日,招行向社会公开发行了15亿A股,实际募集资金107.69亿元,创下了当时国内总股本最大、筹资额和流通盘最大的上市银行和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上市的公司三个“之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商银行31年的发展历程中,两次关键的转型对于其树立在零售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意义重大。2005年1月,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报告》,同年3月,原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这两项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局,也直接促使了招商银行开启第一次经营战略转型——零售转型。“不做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成为全行的战略转型口号。
  2004年11月,招行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个面向个人财富管理的金融产品——财富账户;2005年3月,推出第一张白金信用卡,大力拓展金葵花高端客户群和金卡中端客户群;2007年,瞄准中国高净值人士和富豪阶层构建服务体系,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随后几年,招行网上个人银行业务交易量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0%,个人银行客户数从300多万增加到超过4300万,增长了13倍。
  招行最新披露的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16.90亿元,同比增长17.76%,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62%;零售金融业务营业净收入616.46亿元,同比增长12.60%,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51.88%,其中,零售净利息收入375.55亿元,同比增长7.96%,占零售营业净收入的60.92%;零售非利息净收入240.91亿元,同比增长20.67%,占零售营业净收入的39.08%,占该行非利息净收入的55.03%。
  上述数据反映出,经过多年发展,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增长势头持续,并继续担当推动利润较高速增长的最大“功臣”。
  倚重金融科技深耕轻型化发展
  事实上,招商银行的改革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时,央行多次降息,市场利率下行,第一次转型给招行带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在2009年戛然而止,那一年,招行营收同比下降6.98%,净利润同比下降12.9%,大幅度的利润下滑令招行一度陷入困境。“招行已经被逼上了梁山。”时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招行开启了第二次转型——轻型化转型。
  “当人们还在对银行规模排名津津乐道之时,我们甩掉了规模包袱,不再患得患失。”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接棒马蔚华,提出“轻型银行”的转型方向和“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提高资本效率、贷款风险定价、费用效率、价值客户和风控水平五大目标,加快向内涵集约发展模式转变。
  201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金融科技浪潮将银行业带入全面数字化的新时代。而招商银行作为一家具有科技创新基因的股份制银行,早在2015年便提出“移动优先”的发展策略,并在2017年进一步明确将自身打造为“金融科技银行”。
  记者了解到,“轻型银行”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经营角度把资产变“轻”,让银行业务不再依赖于高资本金消耗;二是,从管理角度把组织架构变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流程体系。
  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陈昆德认为,近几年,招行践行的“轻型银行”战略,实际上与“金融科技银行”定位一脉相承,“金融科技银行”是“轻型银行”的深化,招行在转型上半场基本解决了“轻资产”和“轻资本”问题,但“轻管理”和“轻运营”的问题需要在下半场依靠科技去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招行迭代升级了“招商银行App7.0”与“掌上生活App7.0”,凸显了“从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从交易思维向用户旅程思维转变、从资产分层经营向场景细分客群经营转变”三大服务理念转型。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招商银行正在加大金融科技运用,打造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最佳的银行,着力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意识到,金融科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招商银行的终极目标是想借金融科技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陈昆德强调。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