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81620600丨新闻发布QQ:396082688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动态 > 湖南 > 正文

湖南小伙辞职返乡做“新农人” 去年营收接近两千万

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9-03-24 14:54  网站编辑

人民网长沙3月8日电 (记者 万丽君 实习生 刘莎荷)外婆菜、剁辣椒、腊八豆、脆萝卜……刘兴佳的仓库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邮寄各类下饭菜。这些湖南特色小菜即将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给怀念湖湘味道的人们带去慰藉。

“一开始是想让外地的湖南人吃到家乡味,后来分析数据发现,很多外地人也喜欢吃。”刘兴佳没想到,下饭菜推出一个月内,顾客的复购率达到30%。半斤一瓶的下饭菜,他去年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卖出了200吨,销量近两千万。

白领变身新农人

2009年大学毕业后,刘兴佳在长沙从事能源行业。工作5年,年薪达到15万,他却突然辞职回乡做起了农民。

刘兴佳辞职的消息对于父母犹如晴天霹雳,两个地道的农民好不容易培养出大学生,不希望儿子走他们的老路。乡亲们也不理解,将刘兴佳树立为“坏榜样”,说他“在城市里混不下去,又回来做农民”。

刘兴佳却有自己的想法。尽管经常因公出差,见识了很多不同的风景,刘兴佳的家乡情结从未被冲淡。回家时看到无人耕种而荒芜的土地,他总感到可惜。

“那时候关注了很多农业公众号,每天看看国家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刘兴佳发现,国家一直很关心三农问题,出台了不少土地、农作物补贴政策,他暗暗做下了决定。

2015年,刘兴佳回到老家,用30万积蓄包下当地400亩地种植紫米。与父辈不同,他采用机械化方式种地,严控成本,保证品质。刘兴佳相信,这样种出的紫米一定不愁销路。

当地政府对刘兴佳的返乡创业非常支持,2015年底将他选为宁乡首批参加“青年农场主培训”的60人之一,送刘兴佳前往湖南农业大学接受培训,学习农业政策、互联网运用、团队建设等知识。

然而农作物种植讲究“靠天吃饭”,除了知识,经验和运气也很重要。

第一年因为缺乏种植经验,紫米收成不足,第二年又遭遇地区洪灾,刘兴佳的紫米事业彻底宣告失败。“当时都联系好了长沙的旧同事,准备回去上班了。”刘兴佳回忆说。

一顿农家饭发现新商机

离开宁乡前,刘兴佳与同样返乡创业的刘亿华、黄河吃饭,农家朋友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外婆菜。这是湖南湘西地区的一道家常菜,用梅干菜、白萝卜、豆角等腌制、爆炒而成,脆辣可口。

吃到熟悉的家乡风味,一行人十分满足。刘兴佳灵机一动,像外婆菜这样的下饭菜,他在长沙工作的时候就很怀念,在外地工作的湖南人应该也想吃。

发现商机后,刘兴佳赶紧做功课,发现当时网上的外婆菜都是袋装的半成品,买回来还要再加工才能吃,如果做成开瓶即食的罐装一定会更受欢迎。

刘亿华、黄河都是刘兴佳的老乡,同样也是大学生,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一个做摄影,一个做电商。回乡做的也是电商生意,主要销售宁乡的农产品,外婆菜十分符合他们的需求。

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将外婆菜作为新品推出。他们找到食品加工厂厂长董树冰,请求批量生产外婆菜,董树冰却断然拒绝了。根据董树冰的经验,这种传统食品至少一年才能做大规模,回款也慢。

知道了董树冰的顾虑,刘兴佳就分批次拿货,一批货给一笔钱。刚开始几十瓶几十瓶地拿,做到三个月的时候,达到接近三万瓶一个月。这样的发展速度让董树冰瞠目结舌,他马上给外婆菜专门开出了一条生产线。 

专业人做专业事

刘兴佳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15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以来,刘兴佳两次赴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刘兴佳说,培训让他思维开阔,结识了一批有共同话题的新农人,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批农业专家,对农业生产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原来农民可以这么做,农业还可以这么玩!”刘兴佳运用培训学到的专业知识,不断发掘人才,组建了一个全体高管“85后”的团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不断开发新产品。

2018年4月,下饭菜进驻拼多多,截至2019年1月,仅外婆菜一种就卖出40万瓶,销量在平台同类别中名列前茅。“对未来充满信心。”刘兴佳已经开始忙着招募新媒体运营、客服专员、平面设计等相关人才。

“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创业的同乡们。”眼下,宁乡电商服务中心即将成立,刘兴佳的团队将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为更多创业者们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经验。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