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81620600丨新闻发布QQ:39608268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接盘侠”罗森

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9-04-07 18:28  网站编辑

撰文|一鹅财经 Hambur

在汉街总部国际C座的楼下,中百罗森、Today、有家、可多等武汉头部品牌便利店横成一列,24小时不灭的霓虹为深夜加班的工作狂们带去一丝慰藉。当然,不仅仅是汉街,只要是人头密集的写字楼、商圈、住宅甚至是学校周边,都会变成便利店们的必争之地。

随着去年下半年日资便利店巨头7-Eleven宣布,将与湖北东方美邻便利店有限公司合作,以区域加盟合作方式挺进武汉,这些头部玩家不免隐隐担忧,“鲶鱼效应”之下,这种厮杀的格局将会被进一步改写。

前几日,罗森宣布接盘了中国本土便利店全时在华东和重庆地区的门店。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表示,这次交易对双方是共赢,罗森方面基于在相关区域的战略互补考量做出的决定。而在武汉,中百罗森同样在2018年兼并了本土品牌7TT的所有门店,曾经的江城便利店三大扛把子瞬间易主。新扛把子之一有家便利店的野蛮扩张方式像极了曾经的Today,业内人士告诉一鹅财经,有家的经营团队甚至直接挖角Today,誓要在7-Eleven进驻之前与中百罗森、Today一争高下。

2018年,确实是罗森进入中国22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只是,便利店之争并不是麒麟才子之争,得店铺者便可得天下。

5.png

2016年才在武汉兴起的便利店风口,不过短短三年时间便爆发了“闭店潮”。除了需要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外,如何盈利成为了飞速扩张的便利店产业最大的拦路虎。据了解,罗森自1996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盈利一直是待解问题,张晟曾表示,罗森有望于2019年实现整体盈利。而邻家便利在倒下时也公开表示,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资本的涌入能在短期内加快便利店扩张,而一旦失去资本助攻,便利店的资金链容易出现问题。

如今,全时倒下了。但它是幸运的,遇见了罗森接盘。

2011年成立的全时,门店近800家遍布十座城市,2018年下半年受大股东复华控股集团资金链问题影响,出现持续多月的缺断货现象,开始寻找买家。正好,“接盘侠”罗森中国在店铺数量上有着自己超规格的野心:2020年达到3000以上,2025年在全国布局至10000家门店。2019年1月18日,罗森中国宣布门店数突破2000家,其中,华东市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是罗森店铺数占比达61%的第一要地,门店数超过1220家。

不同于7-Eleven和全家在珠三角地区的你争我夺,罗森显然有绕道走的意图,它选择了华中市场并以武汉为中心进行扩张,2016年罗森进入武汉之前,7-Eleven和全家都暂未踏足这块市场,而截至2018年12月,中百罗森总店数已突破300家。

罗森在武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最近几年的大加盟战略——在一个新的城市或者区域寻求当地有实力的企业,让对方拥有比普通加盟者更大的权力,在商品、供应链方面罗森也会全面涉入并参与管理。此外,罗森还会直接授权给同业,与武汉中百签约的授权合同内容就包括三个方面:供应链方面的搭建和改造、对方店铺的改造和拓展、对于中百方面团队的培训。概括起来就是把罗森整套技术转移至中百超市的便利店,并结合中百在当地的网点优势,达到迅速改造、拓展等目标。

罗森遇见中百,正如诸葛亮遇见刘备,可谓“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中百集团找到了传统零售业进阶的法宝,解决了自身的财务危机,罗森则在激烈竞争之下找到了庇佑自己的大树,在Today、可多接连闭店的如今,仍旧如日中天独树一帜。

05.png

回首2015年的时候,由于传统零售业持续面临行业增速放缓、各要素成本居高、渠道竞争激烈、利润率收窄的压力,行业发展下滑态势未得到改观。中百集团披露的2015年度财报显示,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产生亏损,股市也应声大跌,集团计划关闭20多家5年以上长期无法盈利的大卖场。但是,随着罗森、多点等新成员的入伙,中百集团彻底扭转了败局,2018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延续上半年的增长势头,利润端依然保持了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5.09亿元,同比增长2.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8亿元,同比增长260.94%。截止2018年9月,公司连锁网点达到1238家,其中,中百仓储超市180家;中百超市755家;中百罗森便利店277家;中百百货店9家;中百电器门店17家。

好一路繁花似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用“没有硝烟的战场”来形容便利店的市场一点也不为过。随着越来越多的24小时便利店开启,武汉的夜似乎被点缀的越来越亮了,但在残酷竞争的夹击下,依旧危机四伏。“由于多家便利店都在抢夺优质地段,便利店租金较两年前已上涨近30%。目前,武汉大概有2000家左右便利店,随着多家品牌涌入,便利店市场总会饱和,行业洗牌是个必经的过程。”中百罗森总经理万慧岚强调。如今充斥着大街小巷林林总总的便利店中,能做到真正盈利的超不过30%。

所以,暂时还停不下来的外部投资不仅仅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了,它甚至就是该行业今时今日的强心针,一旦停滞便易陷入弥留。“资本的涌入并不能带给便利店行业很好的发展,因为造血是来自于内在,而不是外在的资本推动。目前很多资本推动的便利店疯狂地通过高租金去夺店,实际上就已经造成了‘先天不足’,因为租金决定了一家便利店未来三年到五年内能否盈利。”张晟认为,规模并不一定能给便利店带来盈利,它只是盈利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精细化管理和精致化的产品研发,其中包括门店的管理,从租金成本到社会成本到门店的运营成本,并非解决“最后一公里”就能长久的抢占消费市场。

005.png

上一个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问题,却解决不了自己盈利问题的风口是共享单车。

在零售业有一种说法:“世上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不知道在人杰地灵的武汉,这个魔咒能否被中百罗森打破。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