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9-10-22 09:26 凌云
熊杏林供图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荣誉
百岁开甲,落叶归根。
2019年5月11日,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程开甲的骨灰被葬入位于新疆和硕的马兰烈士陵园。
与之一同安葬的,还有一本《创新·拼搏·奉献——程开甲口述自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本书的整理者、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熊杏林脑中反复涌现的,只有10个字:心系原子弹,魂归戈壁滩。
说起程开甲,人们对他更熟悉的称呼是——中国的“核司令”。叫他“核司令”,不仅是因为他曾担任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副司令员,更是因为他为我国核试验事业所作的贡献:半个世纪隐姓埋名,将自己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核试验事业系在一起。
9月17日,党中央决定,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程开甲的名字也在其中,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参与首颗原子弹研制工作
2018年10月24日,熊杏林去解放军总医院探望程开甲。
当时,程开甲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熊杏林隐隐地有种预感,“这可能是最后的会面”。于是,她带去了自己的新书《程开甲的故事》。探望期间,熊杏林给程开甲翻看书中的插图。
“我把书中的插图拿给他看。起初,程老并没有太多兴趣。后看到两张图片时,程老突然激动起来,一个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所用的铁塔;另一个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爆心。看到这两幅图时,老人的眼中放出一种异样的光芒,他指着图跟我说:‘这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熊杏林回忆道。
程开甲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在罗布泊工作的20多年,是他铭记一生的时光。
时间回到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腾起,飘浮在戈壁荒漠上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现场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获取到测试数据,97%的测试仪器都记录下完整数据。而美国、英国、苏联在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只拿到很少的数据,法国在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甚至没拿到任何数据。
那一刻,程开甲激动万分,因为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塔爆炸方案就是他设计的,同时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也由其设定。
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在进行核爆炸试验时,自动控制系统在十几秒的时间内,启动了上千台仪器,分秒不差地执行了任务。这证明我们自己制造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是高质量的、高水平的。
此后,程开甲在核试验任务中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地面用水泥加固,以减少尘土卷入;
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
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确保了试验的安全进行;
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一辈子服从祖国的需要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历任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试验基地副司令。
“在研究程老的19年中,我一直都被他的事迹感动着,这是我一生所做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熊杏林回忆道,程开甲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回国后为了国家的需要,一次又一次改变专业方向,一次次从零开始,甚至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程开甲曾对熊杏林说:“面对祖国的需要,我除了服从,个人没有任何的选择。”
此言不虚,他一生始终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程开甲是量子力学奠基人、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的学生。1948年,程开甲获得博士学位后,被聘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了“程—玻恩”超导电
性双带理论模型。
彼时的程开甲在学界已功成名就,但因为祖国当时的处境,他在国外总被人瞧不起,这也让他心里憋着一口气。
1949年4月的一天晚上,程开甲在苏格兰出差,在看电影新闻片时,得知了紫石英号事件:中国人敢于向英国军舰开炮,击伤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
“看完电影,我走在大街上,把腰杆挺得直直的。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但现在开始变了。就是从那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程开甲回忆道。
半年后,原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光亚在取道香港回内地的轮船上,与51名留美学生联名发出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在我国欧美留学生中引发了极大反响。
“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1950年8月,程开甲踏上了回国的行程。
1960年,一纸命令将在南京大学任教的程开甲调入北京,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中。从此,他就消失了。就如同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一样,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在西北荒漠。
冒核辐射风险勇入爆心
有人曾说,程开甲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这种纯粹,让他除了科研,再无杂念。
也正是这种纯粹,使得程开甲敢于否定苏联专家的意见,提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采用百米高塔爆炸的方案,并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
作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他搞总体规划,靠的是技术,依据的是可靠的数据。有一次,程开甲提出了抗电磁波干扰的全屏蔽槽设计方案,但却遭到了基地个别领导的反对。
有人劝程开甲不要太较真,他却说:“我不管谁反对,我只看科不科学。”程开甲提出的“全屏蔽”方法,就是给所有的仪器和设备都穿上“盔甲”,经验证,这一方法可保证测试仪器在被屏蔽的情况下,也能获取到准确数据。就这样,在后来的工作中,这种方法被一直沿用下去。
为了获取一手数据,纯粹的程开甲甘冒核辐射风险,勇入地下爆心。
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有关地下核爆炸的第一手材料,程开甲等科学家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
当时,考察原子弹爆心,在我国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因为谁也说不清那里的辐射剂量,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程开甲还是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手套、安全帽,带着大家在刚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入到由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程开甲在那里仔细观察、测试,获取到了许多一手资料和数据。
程开甲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8年3月30日。那日,程开甲获颁“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只不过那一次他是通过视频的形式与公众见面的。
最后一次露面时,镜头下,这位百岁老人笑得十分平静。他说:“1950年我回到祖国,有幸能在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程中,为国防建设略尽绵薄之力,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今天这个荣誉也属于那些和我一样为了祖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国防建设者。”(张 强)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