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81620600丨新闻发布QQ:396082688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动态 > 湖南 > 正文

红米旱稻助力山区农民增收

华中企业新闻网  2020-06-10 18:16  网站编辑

新华社长沙6月9日电 题:红米旱稻助力山区农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

  孟夏时节,在湖南省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青春村,山区一块3亩左右的旱地上,嫩绿的旱稻禾苗随风摇曳。这种旱稻亩产只有300公斤,但米质好、去年市价达到30元一斤。

  “这种旱稻我们称作‘干禾谷子’,我小时候看到过,村子周边很多人都种,后来就慢慢没有了。”站在自家稻田里,61岁的李言鲜告诉记者。

  这种旱稻因生长过程需水量少,米粒种皮呈红色,也被当地人称为“红米旱稻”。

  “这个品种非常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一般不需要灌溉和杀虫。种子自我保护能力强,碰到坏天气就会进行休眠,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发芽。”双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文忠说。

  当地人种植上千年的“干禾谷子”曾濒临“消失”。

  “杂交稻产量高,茶叶、中药材等作物种植效益更好,产量低的红米旱稻在20世纪90年代慢慢淡出人们视线。”林文忠说。

  2006年,有熟人提起,红米旱稻作为一种生态绿色食品,未来市场前景看好,这一下子激发了林文忠的“寻种”热情,他寻遍了双牌县的所有乡镇和村庄,这一找就是10年。

  林文忠清晰记得,2016年,79岁的邓大德来到林文忠亲戚家开的粉店就餐。席间,老邓不经意提到,这么多年在山里种地,很多当地农作物品种他都坚持留种自种,其中就有“干禾谷子”。

  打听到邓大德的住址后,林文忠喜不自胜,他最终找到了仅存的1斤半种子。“总共收了300多斤谷子,大部分都酿酒了,就剩下这一点了,幸好你来了,我年纪大了,以后都不打算种了。”邓大德说。第二年,林文忠和几位农艺师在青春村的山坡上,开辟了一小块试验地,开始试种和繁育。

  在人工管护、物理预防等多种措施下,经历了山洪冲流、山鼠啃食茎秆、飞鸟啄食谷粒等考验后,播下的1斤半种子,在130天左右的生长期后,最终收获了33斤。

  “红米旱稻不用催芽育秧,而是像种黄豆一样,直接把种子播撒在山地里。现在亩产能达到300公斤,产量不算高,但米质好、市价不错,去年红米卖到了30元一斤。”林文忠说,经过这3年的种植和观察,农艺师们已慢慢熟知了红米旱稻的习性,开始选优、培优,进行稻种矮化等科研攻关。今年红米旱稻已播种了近200亩。

  “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作物品种,红米旱稻本身就有保存其生物基因的必要,能成为杂交育种的珍贵种质资源。再加上生长在深山里,天然生态,开发利用价值高。”林文忠说。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